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、收获物、土壤、水体、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、有毒代谢物、 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。
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,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,一部分散落在土壤、大气和水等环境中,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。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、大气到达人、畜体内,或通过环境、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、畜。农残剥离器 可以降解 水果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
农药残留的发展历程
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,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、铅、铜等的无机物,以及除虫菊酯、尼古丁等来自植物的有机物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人工合成有机农药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。到目前为止,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 量近200万吨,约有1000多种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用作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杀藻剂、除虫剂、落叶剂等类农药。农药尤其是有机农药大量施用,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,成为对人体健康的 严重威胁。
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
绝大多数农户仅用农药进行防治,原因很简单: 杀虫效果好,见效快。还有部分农户不讲究用药技术,一旦认为防治效果不佳,就加大用药量,结果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。当有了抗药性的病虫害又在危害田间的蔬菜时,就施用更大的药量来防治。如此恶性循环,蔬菜的农药残留就会大大增加。更严重的是有的农户还违章在蔬菜上使用禁、限农药,用药后,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还未到就忙于上市,这样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就更大了。
残留农药
残留种类
目前使用的农药,有些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, 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,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(见有机氯农药污染)。根据残留的特性,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:
1.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 ,如六六六、异狄氏剂等;
2.易于在土壤中残 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,如艾氏剂、狄氏剂等;
3.易溶于水,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,如异狄氏剂等。
残留性农药在植物、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:
1.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;
2.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。
残留量
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植物的根系进入植物体内。 不同植物机体内的农药残留量 取决于它们对农药的吸收能力。不同植物对艾氏剂的吸收 能力为:花生>;大豆>;燕麦>;大麦>玉米。 农药被吸收后,在植物体内分布量的顺序是:根>;茎>;叶>;果实。
农药进入河流、湖泊、海洋 ,造成农药在水生生物体中积累。 在自然界的鱼类机 体中,含有机氯杀虫剂相当普遍,浓缩系数为5~40 000倍。